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
6月17日上午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。发布会介绍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,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%以上;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.5%下降到2021年的15.3%;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疾控中心共3376家,疾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“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,坚持防治结合、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控,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、体系建设、策略措施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、副局长雷正龙介绍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已经修订《传染病防治法》《疫苗管理法》等法律和《艾滋病防治条例》等法规规章,印发艾滋病、结核病、地方病、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规划,发布实施防控类标准百余项,建立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。此外,筑牢公共卫生监测网,上线运行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级疾控信息系统,重点地方病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。
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。雷正龙表示,目前,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中有降。我国艾滋病病死率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,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论证,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,重点地方病区县总体控制,消除率达到99.9%。
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,雷正龙介绍, 党的十八大以来,特别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,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提升很大:疫情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,近两年来扩大了新冠等传染病的监测范围;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;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。目前,全国四级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5.8万人。
“免疫规划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、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,我国当前实行的免疫规划制度,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,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,覆盖人群以0-6岁儿童为主。
吴良有介绍,近十年来,我国全面构建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,2019年出台全球首部《疫苗管理法》,制定修订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》等文件。建立了覆盖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、乡、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。目前,我国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。
慢性病是常见病,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。发布会介绍,我国建成488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,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,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,促进早防早筛早诊早治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坚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,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,以规划和专项行动为抓手,加强部门协作,加大社会动员,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,开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。”雷正龙说。